tǐ tiē
体贴tǐ miàn
体面tǐ liàng
体谅tǐ yù
体育tǐ xì
体系tǐ zhì
体制tǐ lì
体例tǐ xiàn
体现tǐ cāo
体操tǐ cái
体裁tī ji
体己tǐ zhì
体质tǐ pò
体魄tǐ tǒng
体统tǐ yàn
体验tǐ huì
体会tǐ cí
体词tǐ tài
体态tǐ gé
体格tǐ jī
体积tǐ lì
体力tǐ nèi
体内tǐ wèi
体味tǐ wèi
体位tǐ yè
体液tǐ xíng
体形tǐ xù
体恤tǐ zhòng
体重tǐ xíng
体型tǐ wēn biǎo
体温表tǐ yù guǎn
体育馆tǐ yù chǎng
体育场tǐ yù kè
体育课tǐ tài yǔ
体态语tǐ wēn jì
体温计tǐ lì láo dòng
体力劳动tǐ yù xué yuàn
体育学院tǐ guó ān mín
体国安民tǐ tiē rù wēi
体贴入微tǐ tiē rù miào
体贴入妙tǐ wú wán fū
体无完肤tǐ yù yùn dòng
体育运动tǐ guó jīng yě
体国经野tǐ wù yuán qíng
体物缘情tǐ zhì gǎi gé
体制改革tǐ guī huà yuán
体规画圆tǐ dà sī jīng
体大思精tǐ xù rù wēi
体恤入微tǐ chá mín qíng
体察民情体格,肉体,
精神,
体魄tǐpò
(1) 体格和精力
(.好工具)例强壮的体魄英physique;build⒈ 指尸体。古人认为人死后魂气上升而魄着于体,故称。
引《礼记·礼运》:“及其死也,升屋而号,告曰:‘皋某復!’然后饭腥而苴孰,故天望而地藏也。体魄则降,知气在上。”
孔颖达疏:“天望,谓始死望天而招魂;地藏,谓葬地以藏尸也。‘体魄则降,知气在上’者,覆释所以天望地藏之意。”
陈澔集说:“所以升屋者,以魂气之在上也。皋者,引声之言。某,死者之名也。欲招此魂,令其復合体魄,如是而不生,乃行死事。”
唐顾况《持斧》诗:“持斧持斧,无翦我松柏兮,柏下之土,藏吾亲之体魄兮。”
《朱子语类》卷七四:“然就一人之身将来横看,生便带著箇死底道理。人身虽是属阳,而体魄便属阴……盖死则魂气上升,而魄形下降。古人説徂落二字,极有义理,便是谓魂魄。徂者魂升於天,落者魄降於地。”
清刘大櫆《书田氏刲股事》:“儒者曰:人之既死,则其神灵将散而无所不之,故为重为主以栖之;若其体魄既与其神灵离而为二矣,掩藏之而已,於是前古之礼祭主而不祭墓。”
⒉ 偏指肉体。
引康有为《大同书》绪言:“既受乐於生前,更求永生於死后;既受乐於体魄,更求永乐於神魂。”
杨度《梁启超<中国之武士道>叙》:“人之所以异於禽兽者,不独其体魄之异也,尤在其精神之异。”
⒊ 体格和精力。
引柳青《创业史》第一部题叙:“一眼就可看出:那强壮的体魄里,蕴藏着充沛的精力。”
体格、精力。
如:「锻炼强健的体魄。」
体读音:tǐ,tī[ tǐ ]
1. 人、动物的全身:身体。体重。体温。体质。体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体能。体貌。体魄(体格和精力)。体育。体无完肤。
2. 身体的一部分:四体。五体投地。
3.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体。主体。群体。
4.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体。液体。体积。
5.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文章的体裁,如“骚体”、“骈体”、“旧体诗”)。字体。
6. 事物的格局、规矩:体系。体制。
7. 亲身经验、领悟:体知(亲自查知)。体味。身体力行(xíng )。
8.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体谅。体贴。体恤。
9.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
魄读音:pò魄pò(1)(名)迷信的人指依附于人的身体而存在的精神:魂~。(2)(名)魄力或精力。魄tuò‘落魄’的‘魄’的又音。